书谷阁

第67章 既来之,则安之(大结局)

4个月前 作者: 小生无礼了

    可偏偏不说完。

    等到大家兴趣上来了,他们便走了。

    很多人想知道故事后续。

    这时候苏砚就会派第二拨人来卖书。

    纸张和印刷都是他组织难民开厂搞得,成本比较低。

    书也是他自己写的。

有时候难得写了,便简要口述一段剧情,找落第的读书人写。

    只给写代写费,也不给他们版权和分成。

    这样一来,书本的成本便低了。

    而在大楚,书的售价却又很高。

    苏砚将故事搞成一期一期的连载。

    既让很多人买得起,又能长时间的卖。

    粮食收上来了,苏砚便给落籍的难民分田。

    先是给官府打工的形式种,官府包他们吃,然后收成官府拿大头。

    两年后,收成已经十分不错,桃源县也终于再次粮仓充凛。

    苏砚便将这些地按人头分给这些百姓,他们拿大头,众多得多。

    一些田地他则是收在官府手里,请百姓种。

    而且,苏砚对于每个人买卖的土地数量做了严格限定,不管什么身份,都一视同仁,免得造成土地兼并。

    三年后,桃源县已经成为江宁府首屈一指的强县。

    不过这既让是苏砚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可不愿意就这样拱手让人。

    于是,在苏砚的奏报中,全部都是桃源县如何困难,当然也会多少加一些喜报,让领导看到希望。

    同年,辽人大举入侵北镇,被李光复带领戚大威等将领抵御在关前,一步不得进。

    耶律家族派人买通王甫臣,换下李光复,次月,新上任将领便弃城而逃。

辽军攻入关内,虎视京都。

    同庆帝大病一场,祁王趁机夺权,处死王甫臣。

    于老被重新启用,派往北边御敌。

    王命来召,命苏砚同行。

    适逢西北流寇大起义,攻夺城池无数。

    苏砚被任命为剿匪先锋,征缴流寇。

    可大楚兵力空虚,主要兵力都在北边。

    苏砚带着三千镇北军回到江宁。

    苏砚深知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要想剿灭贼寇,最关键的不是杀多少贼。

    这些贼,都是难民居多。

    真要剿灭他们,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只要有了粮食,他就能招到数不尽的兵,而流贼也不剿自灭。

    于是苏砚代管江宁一切事务,以江宁为据点,修固城池,大力发展民生。

    尤其是大量招募难民兴修水利,保障农田。

    对于害虫,则是采用焚烧秸秆的方式,将虫卵全部杀死。

    就这样,虽然遭遇了两年旱灾,可江宁府的粮食产量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苏砚每攻打下一座城池,便是严明律法,整顿纪律。

接着以工代赈,修城、种田,发展民兵。

    一环扣一环,逐步蚕食流民地盘。

    同时,苏砚还修建学校,只要是适龄儿童,全部可以入学,免费。

    他亲自指定课本,数学物理化学成为主要科目。

    一些科技人才就此诞生。

    五年后,苏砚已经在军中大量使用火炮,军队战力猛增。

    不过苏砚忍受不了登基后的祁王越来越残暴荒淫,听诏却不奉诏。

    于老在一次反攻中不慎受伤,几日后竟然暴毙。

    于大小姐携家眷投靠。

    顾婧雅为了报答于家大恩,撮合苏砚娶了于大小姐。

    二人成亲后,与大小姐帮助苏砚招来许多北镇军旧部。

    于老死后,镇北军更加群龙无首,如同一盘散沙。

    一些将领割据自保。

    辽人长驱直入,大楚王朝一朝覆灭。

    从此,北边的地盘全部落入辽人手中。

    流窜的贼寇被苏砚追的喘不过气,已经无立足之地,准备拼死一搏。

    苏砚也不愿再隐忍,这家派出特种部队和火炮军队流寇展开猛攻。

先进的火炮之下,流寇无处遁形,纷纷投降。

    各路贼首被击毙。

    倭国趁机侵入,沿着东南沿海登录,对百姓展开骚扰。

    苏砚命人组建海豹部队,追着倭寇打。

    次年,苏砚的大学中出现了一个天才,在苏砚的提示下成功发明蒸汽机。

    几个月后,蒸汽机便运用到了轮船上。

    苏砚命人锻造材料更好的钢材,打造钢铁战舰。

    倭国流寇退回岛内,准备养精蓄锐后卷土重来。

    可没想到,一群群庞然大物接踵而至。

    钢铁战舰将倭贼的防御轰成了渣。

    后续大部队一波接一波,大炮长枪很快便完全占领了倭国。

    倭国首领被斩首,反动派全部被苏砚剿灭。

    苏砚派大将在此镇守,两名将领互相制衡,每年回国换人,免得形成割据。

    而倭国土著人则被大批押回,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专门的治理办法。

    苏砚还命人将许多难民迁移到岛上住,将倭国岛彻底划入版图。

    转眼二十年过去,乱世已经安定。

    苏砚儿子苏世民深受百姓喜爱,登基称帝。

    苏砚则是带着顾婧雅、李玉莲和于大小姐回到苏南村,过上了安逸逍遥的富足日子。

一批批的学生出来后,新的大楚王朝变得更加现代化。

    苏砚再不用想家,因为这里和老家越来越像。

    这里,就是他的家。

    (完)

关闭